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即日起攜手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推出《染織山河:染物祭典共創頭汴坑記憶》特展,以藍染工藝為媒介,帶領民眾走入臺中市太平區頭汴坑,體驗當地在921地震後,從地方重建、發展在地品牌「太平藍」到實踐永續工藝的深刻歷程。展期至6月29日,歡迎民眾一起來體驗藍染與山河交織的文化小旅行!
纖博館主任簡惠華表示,今年起規劃「天然染x地方力」系列展覽,繼《藍染時光-三峽的歷史織影》廣獲好評後,二部曲攜手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合作策展,呈現太平區頭汴坑歷經921地震後,社區居民透過發展藍染工藝重振地方、打造「太平藍」品牌的故事。展覽規劃五大展區,包括「山河織影」、「工藝手感」、「設計織景」、「染物祭」和「共生循環」,展現藍染工藝在生活美學、設計創意與地方產業中的多元應用。
「從社區媽媽的雙手,到青年返鄉的創新點子,藍染不只是工藝,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簡主任說,期待觀眾能透過藍染工藝感受到自然環境與在地文化的溫度,以及永續工藝在當代生活中的可能性,更看見人與土地、文化的連結。
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也提到,頭汴坑在921地震後歷經重建與轉型,投入天然染色的推廣與品牌建立極為艱辛,最終孕育出具有在地特色的「太平藍」工藝品牌,並在國內外屢獲殊榮。這次展覽是首次完整呈現他們的努力與成果,讓大家看見地方傳統工藝如何融入當代生活和創意設計,走向世界。
纖博館說明,這次展覽特別以溪流意象營造沉浸式空間,展示「太平藍」十年來在時尚、藝術與工藝領域的跨界成果,搭配歷年「染物祭」的社區共創作品,帶領觀眾走進文化山城的時光隧道。在「植染村舍」計畫中,也展示了當地農民與職人攜手,將荔枝、龍眼、枇杷葉等農作廢料變身為染材,不僅減少浪費,也打造出地方專屬的天然染色供應鏈,實踐永續新生活。
《染織山河:染物祭典共創頭汴坑記憶》自即日起展出至6月29日,纖博館目前還有「手路Tshiú-Lōo~島編生活藤工藝展」和「雲上的記憶-泰雅族水平腰帶地織機探索展」等展覽,以及各式週末體驗活動。更多展覽資訊請上纖博館官網(https://mofia.taichung.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ofiataichung)查詢。
【活動聯絡人】
臺中市纖維工藝展演中心 張惠茹 04-24860069#206、0923-127-602
【新聞聯絡人】
臺中市纖維工藝展演中心 陳彥儒 04-24860069#205、0911-72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