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區藝文中心即日起至10月9日止,舉辦「吾‧土‧吾民─林文海雕塑半世紀」展覽,由國內重要藝術史家蕭瓊瑞教授擔任策展人,爬梳林文海教授近半世紀雕塑創作歷程,本次展出近百件雕塑作品,除了在展覽室B展出外,更將展區擴大到戶外園區。9月18日(日)上午10時策展人蕭瓊瑞及藝術家林文海將舉行座談會,歡迎對雕塑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展並參加座談會。
文化局表示,林文海教授先在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就讀,畢業後留學西班牙,接受完整的西方藝術學院教育,返國後,受聘擔任東海大學教職。今年適逢林文海教授退休,這次在屯區藝文中心展出別具意義。林文海教授的作品表達了對土地、生民、父母、信仰的關懷,並運用多媒材、多技法創作,留下了大批足以成為這塊土地歷史印記的珍貴作品,本次展覽特別邀請蕭瓊瑞教授擔任策展人,帶領民眾走進藝術家林文海持續半世紀,創作不懈的藝術之路。
蕭瓊瑞教授表示,林文海教授是臺灣中生代雕塑藝術創作者中的重要代表,這次策展以立體雕塑創作為主軸,除了展現藝術家在泥塑、鐵雕、銅鑄、木石雕刻等媒材運用上的多元性,也在風格上展現出其具西方藝術學院手作的傳統技巧,又富現代媒材拼貼、組構的實驗特質。「林文海幾近半世紀的創作生涯,循著『泥土.哲思』、『原質思念』、『紅土上的雕刻』、『接近信仰』、『雕刻時光』的主題依序推展,到2014年後『永續藝術』,從其中可見其始終不失一貫的藝術思維與發展。」
關於這次的展覽主題,林文海教授表示「一個藝術工作者基於對土地情感而創作,必須是真誠的,惟有如此才能夠藉由藝術不僅感動自己,同時也感動別人。泥土是最能表達對土地關懷的媒材,因為『泥土性即人性』,最能直指人們的內心。創作是藝術家最好的存在形式和表達自我惟一的語言,每件創作的產生對我來說,是刻劃在土地上的勞動痕跡,是泥土與汗水豐碩的臺灣生命。」此次將於戶外園區展出的大型作品《讓我們種一棵樹》,便是藝術家經歷921大地震之後,基於對土地的情感,將自身對環境的關愛投注於作品之中,展現這片土地上堅韌的生命力與大家共同的生命經驗。
以上活動詳情請鎖定中心官網(www.ttdac.taichung.gov.tw)、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tdac),活動如因疫情等因素異動,請以官網公告為主。因應國內疫情增溫,屯區藝文中心均落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規範,請民眾參與活動時配合量測體溫、手部酒精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並鼓勵大家完成第三劑疫苗注射及手機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安心參與各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