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查詢
:::
現在位置 首頁 > 專區服務 > 出版園地 > 數位閱讀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分享

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連宗大樓與林連宗

圖二:林連宗(照片引自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圖二:林連宗(照片引自臺北二二八紀念館)

11層樓的見證

街角的歷史痕跡

臺中市自由路與公園路口,一直有著許多故事在這個角落發生著,1887年(光緒13年),劉銘傳將臺灣省城設於橋孜圖,也就是現在臺中舊市區,而省城的大北門,就橫跨在這個路口上。1894年(光緒20年),邵友濂將省城遷往臺北府,城牆的興築也就停頓下來。日本人來了以後,為了進行市街改正,便將大北門拆除,將城門上的門樓移往臺中公園中保存。

 

1912年(大正元年)縣社臺中神社落成於臺中公園內,大正町通(今自由路)是為其參道。1930年(昭和5年),臺中電力會社出張所(今自由路上臺灣電力公司)前,立了一支由三田鎌次郎設計,高55尺、直徑4尺包著銅皮的大鳥居,是當時日本在海外最大的鳥居。而轉角的這塊土地,在日治時期曾經是武德殿,1926年(昭和元年)以後,改建為市長官邸及官舍。

  

1970年代,在這個交叉口旁,約在今日自由路121~150號的位置上,起造了一棟地上11層,地下兩層的大樓「連宗大樓」,這座不起眼的大樓背後,其實是為了紀念在二二八事件中,為臺灣人發聲奉獻,最後犧牲生命的臺中菁英林連宗。

 

誰是林連宗

林連宗,1905年出生於彰化街(今彰化市),1923年(大正12年)畢業於臺中第一中學校(今臺中一中),之後考上日本中央大學預科,可謂學業優異。1930年(昭和5年),林連宗以中央大學法學部二年級學生的身份,通過行政科及司法科的雙料高等考試,取得辯護士(律師)資格,能夠在就學期間獲得這樣的資格,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林連宗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臺灣區團,擔任臺中分團第一區隊長,熱心公益關懷社會,每週固定與團員主動捐款製作飯糰救濟需要幫助的人。他也積極參與政治關懷活動,在那個歡欣迎接「祖國」到來的年代,許多知識份子都希望能夠為臺灣的進步發展盡一己之力,因此林連宗也參加由中部地區社會菁英所組成的「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該團體以政治改革及推動自治為訴求,林連宗擔任臺中分會的監事一職,對於長官公署的政策提出許多針砭。

 

1946年(民國35年),林連宗當選臺灣省參議員,是30名參議員中非常年輕的。在擔任省議員的兩個會期中,針對民政、財政、建設、教育及農林議題等多有關切,且大力抨擊政府貪汙腐化的狀況,對於軍警人員違法敗紀、司法未有獨立審判的問題也是嚴詞批判,所表達出的是對陳儀政府貪汙腐化的極度不滿。同年11月1日,由省參議會投票產生17位臺灣省的制憲國民大會代表,林連宗打敗對手謝東閔,當選臺中縣代表。1946年(民國35年)底,他代表國代至南京參加制憲會議,回臺後也在水源地運動場召開慶祝元旦及憲法頒佈會,共有數千人與會,他也發表赴南京開會的心得談話。

殞落在二二八的悲劇之中

1947年(民國36年)2月27日臺北太平通(今延平北路)天馬茶房前發生緝煙事件,隨即引爆「二二八事件」,全臺各地的反抗聲浪烽起。3月1日國民參政員及省議會議員組成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推派代表與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對談,陳儀允諾以民意代表為主體,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爾後數日,全省各縣市以參議員為主體的處理委員會也陸續成立,並呼籲民眾不要再攻擊外省人,此時各地的動亂情勢已漸趨穩定。臺中市參議會也與彰化市、彰化縣參議會及各地相關團體,在3月1日於臺中市議會召開聯席會,提出「改組長官公署」以及「實施省縣市長民選」等要求,並推派出林連宗為代表,北上臺北聯絡交涉。

 

3月2日起,全省性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幾乎每天都開會討論解決方案,3月6日選出17名常務委員,林連宗也是其中之一。3月7日,處理委員會由宣傳部長王添灯宣布32條「處理大綱」,提出具體處理善後的方案及政治改革要求,其中包含取消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繳卸其武器由處理委員會保管,並提出臺灣省各處官員多數應由臺灣人擔任等要求。

在各地處理委員會認真討論改革方案的同時,表面上尊重委員會的陳儀,卻一面打電報向南京請求出兵臺灣。3月8日傍晚,國府派來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21師登陸基隆碼頭,一路向南進行鎮壓與屠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隨即也被陳儀宣布為非法組織而命令解散。對國府政權及長官公署來說,處理委員會所提出的32條處理大綱,也被認為是叛國的行為,並且扣上共產黨煽動的帽子,因此這些處理委員被列入清算的對象,要求嚴辦。

3月10日,原本要從臺北返回臺中的林連宗,因交通中斷而無法南下,途中暫居友人李瑞漢家中。李瑞漢與林連宗都是日本中央大學校友,也是執業律師,當天下午李瑞漢的夫人邱已妹煮了魷魚粥要招待林連宗、許乃邦等客人,粥還沒煮好,便闖入一群便衣特務與憲兵,表示要捉拿李瑞漢,林連宗拿出一張印有國大代表頭銜的名片表示自己的身份,憲警人員不但不買帳,反而連他以及李瑞漢的弟弟李瑞峰也一併帶走。而這鍋魷魚粥,他們也永遠吃不到了。因此往後每年3月10日,李太太就會準備一碗魷魚粥,等待丈夫的回來,這一等,就是61年,2008年(民國97年)以高齡101歲離世,始終沒有等到丈夫回來。因此每當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舉辦追思活動時,都會準備魷魚粥,以紀念這一段往事。

而永遠無法回到臺中的林連宗,最後永遠失蹤,在林獻堂的日記當中記載,他多次受到林連宗妻子陳鳳的請託,希望能夠協助尋找並保釋林連宗。他曾寫信給國防部長白崇禧,並拜託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希望能夠保釋林茂生、林連宗、陳炘、阮朝日、吳金鍊等人,但殊不知,他們早已遭遇不測。

 

1977年(民國66年),當時仍為戒嚴時期,但林連宗的女兒林信貞為了紀念父親,特別在公園旁原是官舍的這塊土地上蓋了一棟地上11層、地下2層的大樓,並以父親之名命名為「連宗大樓」,以紀念林連宗為臺灣付出,令人感佩的精神。

 

相關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