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統的端午慶典 6月6日齊聚萬和宮」
端午節除了包肉粽、綁香包的習俗外,「穿木屐躦鯪鯉」更是臺中市流傳百年極具民俗價值的傳統活動,100年6月6日臺中市南屯萬和宮與文化局邀請數百餘人一同穿木屐躦鯪鯉熱鬧踩街,副市長蕭家淇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延續傳統民俗,保存在地人的珍貴民俗記憶。
蕭副市長指出,南屯老街又稱「犁頭店」,過去有個非常特殊的傳統,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划龍舟,而是「穿木屐躦鯪鯉」,意謂踩木屐震醒鯪鯉(穿山甲)。這個傳統的由來因為古時候農耕機具缺乏,農民腳穿木屐踏遍犁頭店,象徵吵醒沉睡的穿山甲,讓穿山甲醒來協助農民翻土以利耕作,這樣的活動也期許大家往後能更勤奮、更努力,此一傳統民俗在97年8月12日文化局將其公告為本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萬和宮董事長蕭清杰也表示,萬和宮是珍貴的國家三級古蹟,保留著道地的傳統與文化,期望藉由每年的端午節系列慶祝活動,將傳統融入生活,讓文化繼續於生活流傳,讓臺中在地精神能夠發揚光大。
100年文化局與南屯萬和宮為延續並擴大此ㄧ民俗文化資產,在5月28日先辦理彩繪木屐活動,邀請彩虹爺爺黃永阜與三百多位民眾一起彩繪木屐,為穿木屐躦鯪鯉的活動暖身,在端午節當天下午副市長蕭家淇與文化局長葉樹姍及三百多位鄉親共同穿木屐踩街,熱鬧踩街,感受不一樣的端午節熱鬧氣氛,也希望延續此一特殊文化傳統,保留在地珍貴人文記憶。
6月6日當天活動除了穿木屐躦鯪鯉外,上午10時起萬和宮前廣場進行「萬眾安和文化活動」,電音三太子、臺灣體院祥龍獻瑞、春安國小鑼鼓及原住民表演、協和國小跳鼓陣表演、阿嬤打擊樂團及原住民豐年祭等,更有4人穿木屐競走、鐵圓框慢慢行、龍鳳戲球等傳統民俗活動,活動精采絕倫,展現地方特色!活動現場將頒獎表揚彩繪木屐比賽的得獎者,第一名為謝金陵、第二名為蘇玲君、第三名為許秋鳳,另佳作有黃豐隆等十二名。
端午節除了包肉粽、綁香包的習俗外,「穿木屐躦鯪鯉」更是臺中市流傳百年極具民俗價值的傳統活動,100年6月6日臺中市南屯萬和宮與文化局邀請數百餘人一同穿木屐躦鯪鯉熱鬧踩街,副市長蕭家淇表示,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延續傳統民俗,保存在地人的珍貴民俗記憶。
蕭副市長指出,南屯老街又稱「犁頭店」,過去有個非常特殊的傳統,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划龍舟,而是「穿木屐躦鯪鯉」,意謂踩木屐震醒鯪鯉(穿山甲)。這個傳統的由來因為古時候農耕機具缺乏,農民腳穿木屐踏遍犁頭店,象徵吵醒沉睡的穿山甲,讓穿山甲醒來協助農民翻土以利耕作,這樣的活動也期許大家往後能更勤奮、更努力,此一傳統民俗在97年8月12日文化局將其公告為本市民俗類文化資產。
萬和宮董事長蕭清杰也表示,萬和宮是珍貴的國家三級古蹟,保留著道地的傳統與文化,期望藉由每年的端午節系列慶祝活動,將傳統融入生活,讓文化繼續於生活流傳,讓臺中在地精神能夠發揚光大。
100年文化局與南屯萬和宮為延續並擴大此ㄧ民俗文化資產,在5月28日先辦理彩繪木屐活動,邀請彩虹爺爺黃永阜與三百多位民眾一起彩繪木屐,為穿木屐躦鯪鯉的活動暖身,在端午節當天下午副市長蕭家淇與文化局長葉樹姍及三百多位鄉親共同穿木屐踩街,熱鬧踩街,感受不一樣的端午節熱鬧氣氛,也希望延續此一特殊文化傳統,保留在地珍貴人文記憶。
6月6日當天活動除了穿木屐躦鯪鯉外,上午10時起萬和宮前廣場進行「萬眾安和文化活動」,電音三太子、臺灣體院祥龍獻瑞、春安國小鑼鼓及原住民表演、協和國小跳鼓陣表演、阿嬤打擊樂團及原住民豐年祭等,更有4人穿木屐競走、鐵圓框慢慢行、龍鳳戲球等傳統民俗活動,活動精采絕倫,展現地方特色!活動現場將頒獎表揚彩繪木屐比賽的得獎者,第一名為謝金陵、第二名為蘇玲君、第三名為許秋鳳,另佳作有黃豐隆等十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