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查詢
:::
現在位置 首頁 > 藝文主題 > 視覺 > 水湳經貿園區公共藝術設置案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分享

公共藝術設置理念

水湳展新顏
全案主題為「水湳展新顏」,意指期待水湳回顧歷史縱深,並往前展開新的生命契機。公共藝術是展現生態意象之載體,期待藝術家(團隊)運用創造力,營造貫穿古今、體會當下並同時想像過去及未來,如充滿驚奇的自然環境藝廊。運用現地自然生態的全球觀,過去與未來的智慧觀,以及再次全新的思考相互作用為主,引領人類對自然的愛護與悸動。

中央公園以「低碳」、「智慧」及「生態」為設計理念,本案以這三個名詞為基礎,延伸出四個關鍵詞──「低碳」、「智慧」、「環境共生」及「穿越時空」。

四個關鍵詞中,以「低碳」為核心、「智慧」為手段、「環境共生」為目的,並以「穿越時空」作為紀錄串聯三者,呼應園區的設計理念。園區內保留了一千多株既有樹木,並移植了極高比例的原生種植物,為營造舒適的都市綠洲環境 ,減少 使用 過度消耗 能源的設施 或水泥的構造 建物,除了置碳足跡資訊網監測實際排放量並使用再生 能源及 智慧型管理設備監測、調節及維護園區環境,希望藉由低碳的作為,降低人為活 動對環境的衝擊和影響, 創造對環境友善、共存共榮的永續城市。而「穿越時空」則是希望能記錄下園區裡生態發展過程、土地變遷、過去的歷史,讓民眾更了解這塊土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各關鍵字呈現之意象說明如下:

「低碳」:低碳是水湳經貿園區的發展核心,承襲中央公園的理念,希望將臺中打造成低碳城市。本基地承載許多期許,在民國102年大臺中都市計畫發展策略的計劃中,水湳經貿園區為「低碳城市」的示範基地,積極展開有關「低碳策略」與獎勵措施,強化水湳經貿園區之樞紐定位。水湳位於臺中都會發展核心軸帶,發展原則包括增加都市綠覆面積、保水機能、開發建設與在地特質兼容並蓄等。

建議作品需要具備能源永續之概念,考慮使用太陽能或是多種植栽,使作品能達到低碳環保的教育意義。作品也要串聯當地歷史意象、路線記憶、永續能源、水資源循環概念,建議藝術家(團隊)創作作品時,可藉由與民眾互動、對話交流等方式,匯聚當地民眾的歷史記憶、生活經驗,表現園區不同的時空背景,讓作品與過去歷史脈絡結合,來呈現本地區之發展和演變,以增添本案藝術作品之特殊低碳、歷史元素。

「智慧」:智慧設計議題不容忽視,民國104年臺中市未來發展願景為「臺灣之心」,對外定位為「亞太新門戶」,對內定位為「文化生活與產業中樞」,成為帶動中部區域成長之引擎。中央公園建構全智慧路燈系統,由路燈開關箱佈建光纖網路至共同管道地下配電室,將智慧路燈相關訊息傳輸至管理中心,再透過本計畫建置之智慧路燈管理中心、智慧路燈管理系統及資訊交換平臺,落實本府發展智慧城市基礎,提供市民道路照明以外的創新加值服務。

「都市發展與住宅」部門計畫指示配合重大建設等空間重布局,檢討土地使用計畫,並因應氣候變遷檢討都市計畫管制,鼓勵使用再生能源與規範基地開挖率、透水率、設置滯洪設施與雨水貯留設施等。而中央公園多變的地型在雨季時將水流導引至滯洪區域,在乾季時則提供了多功能活動空間的可能性。

建議作品結合中央公園作為設置背景,完整呈現公園設置理念「智慧」與環境之元素,且深化其意義,彰顯場域精神。另外考量與場域周邊生態聚落之特色及相容性,並得以當代藝術手法轉譯或是兼容相關資訊作為設計考量。期望公共藝術可以傳達這塊土地已被賦予的期許。

「環境共生」:創造是人類的能力,水湳經貿園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嘗試環境共生。中央公園的整體設計考量了水文,地形,土壤等,並結合大氣氛圍-溫度,濕度及工氣汙染等因子,將一系列的地景及大氣氛圍的分析層層套疊後,區分出公園較為舒適的空間場域,並融合自然與人造設施、或緊密獲鬆散的排列於園區中,以凸顯出各區不同的感知特色。再透過大片的植栽,將水湳經貿園區打造成臺中市標誌性的都市森林,期許人與自然找到彼此生活的空間,達到環境共生的目標。

而公共藝術所面臨的課題,就是在這塊全新的水湳經貿園區中,能夠再讓我們選擇一次,該創造什麼方式來營造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建議作品呈現未來公共藝術設置後與民眾共榮、與自然共存的美好願景。

「穿越時空」(丙案),透過虛擬手法(涵蓋低碳、智慧、環境共生)表達穿越過去、現在、未來,表現空間歷史、現代建築、滯洪池四季變化,虛擬變化中的地景。如消失的地景,消失的地景歷史,地表歷史變遷,地形因氣候而變遷,呼應總體設置理念,天馬行空想像未來人類如何因應世界等。

綜上,期待藝術家(團隊)可嘗試作品運用大自然材質或新技術創作作品,創作方案應盡量符合三個關鍵字「低碳」、「智慧」、「環境共生」。透過環境美學,省思環境變遷,進行藝術作品與環境的對話與交流。因此,作品也將產生新貌,故主題為「水湳展新顏」。